Friday, February 24, 2006

覆荒野偉文兄信函-形式的活動或實質保育

偉文兄:

非常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弟拜讀來信後,深受感動,也讓我更進一步深刻瞭解偉文兄,亦更認識荒野的伙伴了!前些日子買了《我的野人朋友》及《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一個牙醫師的荒野大夢》,都是我想更進一步認識荒野的起心動念,與我當時想到與您及荒野聯繫的初衷,如同我願意說服長官支持【台灣河川日】的想法,是極為單純的--總認為人的本性及心靈就像是未受污染的河水一般,純潔而樸素的。文化是人類文明最偉大的力量,有水的地方就有文化的萌芽、文明的發展,而人的生活就是文化,呼應今年聯合國水資源日議題「水與文化(water and culture)」主軸概念,正是我們共同來推動台灣河川日,重新省思人與水的關係,重建生活與環境間倫理的最佳時機,不是嗎?其實,正也是我懷想童年時代與河川為友的感慨:我們大地的母親,自然界的血脈--一條條乾淨純潔的河流為什麼消失了?

台灣河童

童年時代,河川是我的好朋友、玩伴。春天時,農曆春節,河川是我去批貨買玩具必經的路。

夏天到,是我和鄰居同學一起下水游泳玩要的快樂時光,河川就像我們傾洩精力的好地方。童年時的河川,水乾淨無污染,在水裡睜開眼睛,偶而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魚群蝦踨,彷彿可以聞到魚蝦親切熟悉的味道。

秋天裡,用竹籠裝著和著米糠烤香的飯團誘餌,成為我們在河裡捕蝦的工具,傍晚下河設置竹籠安設好位置,並以小石頭在其上頭做記號,一早五六點趁蝦魚未逃出時即收起竹籠,滿載而歸且肥美的魚蝦是我們最美好的零食來源。

冬天中,河畔因天冷水溫尚存遍起氤氳,煙波江上的浪漫感覺,比起夏天山洪爆發的可怕,春天幫忙大人們砌石堵水開圳引渠的辛苦,秋天的枯水蕭瑟,冬天的河濱浪漫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

在水利署(處)任職近8年,非土木或水利工程背景出身的我,負責計畫管考的業務之餘,3年前推動創立水利署讀書會【晴耕雨讀精舍】,長官們或同事都認為我是個異類(參考附文信函),但我寧可認為自己是一個「旁觀者」。水利單位有其工程專業,更有其組織文化,但同樣的也有其非專業的面向,更有其組織的盲點,我曾建言陳伸賢署長關於本署三大危機(詳附加檔案),更盼望其能以人文的角度及管理的高度來審視水利署的組織變革與領導管理。

《藍海策略》讀後感
記得兩年前在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及主任秘書吳約西等各級長官支持下,92.7.25水利署讀書會籌備成立【晴耕雨讀精舍(Working & Reading Club, WRC)】,時間過得真快亦已運作兩年了,無形中養成了自己注意書訊,有機會就買書,隨時開卷而有心得樂與人分享的習慣,讓自己成長許多,深刻感受到終身學習的持續閱讀實在是發人深省而益人心智的休閒活動。尤其,天下遠見創辦人高希均認為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他的性格,而宗教及閱讀又決定其性格。誠然,如果能夠多讀書就是我們一輩子受用無窮的寶藏,而能把書讀好可以安身立命讓生命更豐富,更加印證了讀書生力量的真義。自己曾賦打油詩一首:「資非聰穎本無才,自幼即能究理愛;偶有貴人提醒語,意向書林閱讀來」略表閱讀之於我的意義。世銀有幸能順利創辦水利署讀書會,兩年來帶給自己心靈及知識上的成長,其助益大也!一路走來,堅持不輟,無心插柳柳卻成蔭,甚感欣慰。在領導學上,成功的領導人有兩項基本要求,首先是「霸氣」,其次為「創意」。霸氣是一種交易型的領導,屬於理性型的訴求,領導人只注重目標與成果;而創意則是轉換型的領導,屬於感性型的訴求,領導人會著重在與員工談未來願景。最近在閱讀天下文化2005年8月5日出版《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一書,藍海策略追求新價值曲線的四項行動架構如下:
1. 降低:哪些因素應降低至遠低於產業(政府組織)標準?
2. 消去:產業(政府組織)內習以為常的因素,有哪些應予消除?
3. 提升:哪些因素應應拉高到遠超過產業(政府組織)的標準?
4. 創造:應創造哪些產業(政府組織)從未提供的因素?

世銀有一個夢,那就是如何在自己短短數十年生命中完成「博士之路」的夢想及「公務之途」的理想。近年來自己始終在思索的問題是:除了公務人員外,究竟自己還可以扮演什麼樣的積極的角色?例如期望自己能透過不斷地學習,創造自己存在的價值,進而成為一個適任的管理者或領導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禁思考:什麼是經濟部水利署的藍海策略?個人認為:應從人文的角度及管理的高度,來進行組織變革與領導管理,並擬訂上述四項行動的具體可行策略。

今年,我以近乎朝聖的虔誠心情來推動【台灣河川日】(參考附文信函),不論成敗,我都交給上天,一切隨緣,但是所堅持的是至少我去做了,而且做的無怨無悔!所謂的「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成敗安之於數」,如此而已。總之,希望有機會與您及荒野的伙伴們見面深談。如果您們也願意,歡迎至我的個人部落格賜教。
網址:http://www.blogger.com/profile/4510897
祝安好

Thursday, February 23, 2006

荒野李偉文再函:形式的活動或實質保育

......只要他們比過去進步一點點,我們就要呵護與鼓勵,讓這脆弱的芽可以在他們部門裏艱困的環境中萌發茁壯......

前些天寫了一篇文章,提到水利署將舉辦「台灣河川日」的活動,接到一些伙伴的意見(附在後面),大家的憂慮或反對,都很有道理,的確也是,長年來,台灣民眾對各級政府只重形式上的活動及好看的數字已經相當反感,甚至看到許多「假藉環保之名而行消化預算之實」的浪費資源,更是深惡痛絕。
  其實,不只是官方不斷的辦活動,連民間團體不也是藉由活動來爭取媒體曝光率,以達到組織宣傳或募款的目的嗎?
  這十多年來,我一直在思索著這種表面形式的活動以及與實質生態保育或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在荒野裏,我儘量讓「辦活動」這「必要之惡」,所耗損的資源與人力減少,讓我們花在實質保育行動的精力多一點。

  當然,若以資源使用來說,如同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應該是最環保的,可是,這就像力行儉樸生活一般,這種自我要求是在環保運動光譜的一個端點,一般大眾只能尊敬、只能嚮往,但是無法追隨。要讓光譜另一端的消費大眾往一邊移動的話,勢必要如同宗教一般,開各種法門讓大家可以依自己的方便與腳步,「一天比一天進步」。

  對於這種形式上的活動,我始終是以「必要之惡」來看待。
  在此姑且先不論公益團體或荒野的活動,我們先談官方機構的活動。
  首先,當然是如同我們所批評的消化預算。問題是,若這一筆錢不用在辦活動這類軟體的開銷,它們會挪到我們所期望的用在刀口上的保育項目上嗎?(恐怕不容易,因為官方的經費支出項目是層層限制的)。比如說,台灣的離島多年來有一筆離島建設基金,被指定一定要花在離島上面,這也就是台灣的各離島糊滿了水泥,到處是公路,到處是堤坊的原因之一。
  老實講,與其錢花在蓋一大堆不必要的工程,我寧可把錢花在請當地民眾辦活動,搞不好透過辦活動,可以順便培養當地人才,讓當地小型的地方文化產業可以藉此萌芽,這未嚐不是好事,這是我們盼望官方把預算由硬體建設轉到軟體人才培育的觀念改變,至於軟體的人才培育,驗收成果不就是以活動來呈現嗎?若以此觀點,辦活動也有正面的意義。

  其次,我們也瞭解,所謂「官僚機關」,並不是一棟建築物,而是一群人,這群人如同民間社團一樣,由各式各樣不同觀念的人所組成的。因此,裏面有觀念進步的保育人士,也有保守僵化的官僚,有理想的熱血青年,也會有貪官污吏。一旦我們瞭解這一點之後,就要想辦法鼓勵好的公務人員,支持他們,讓他們在部門的影響力可以擴大,讓進步的觀念能取得優勢。
  我知道所謂「鼓勵官員」這一點在環保人士眼中很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總是對政府充滿了怒氣,我們總是希望能求全,因此我們總是很急很不耐煩官方體制,因此我們碰到願意傾聽民間、接觸民間的官員,總是忍不住一股惱將怒氣發在他們身上。
  我沒當過公務員,但我當過兵,我想信公務系統與軍方單位差不多,往往認真的人累死,偷懶的人有問題的人永遠躲在後面你紿終見不到。
  因此,對於官方也儘量要抱持「與人為善」的態度,即便他們離我們期望還很遠,但只要他們比過去進步一點點,我們就要呵護與鼓勵,讓這脆弱的芽可以在他們部門裏艱困的環境中萌發茁壯。

附件
其一
Subject: 回覆: 重新看見一條河...Fw: ..【台灣河川日】懇請共襄盛舉!
偉文你好,我是荒青團的
看到台灣河川日的消息,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官方又要辦活動了
我覺得關於河川,關於水環境,目前最急迫該做的事應該是建立全台灣的汙水下水道系統,而不是辦很多的活動,興建很多的河濱自行車步道,我希望荒野能發揮監督,指正的作用,謝謝

其二
Subject: 敬覆:重新看見一條河。
李理事長您好!
您忙,我簡短講。河川死亡是老百姓共同造成,同時是政府的責任,百姓在有意和無意中都會去傷害環境,那些惡意者應該被處罰,但沒人罰,那些無意者應該被告誡,但沒人告誡。政府應該嚴格執法,而不是辦熱鬧,拍照片留念。太多被美化的事情掩蓋了本質,政府不必花很多時間去策劃活動,而是讓民間去做,政府要執法,不要和稀泥。

Friday, February 17, 2006

荒野李偉文來鴻:重新看見一條河

......許多古老的文明都是從一條河流開始山林與溪流原本就是人類最終的撫慰與最原始的鄉愁.....

重新看見一條河(9502之07)──讀信有感系列之41
前些天接到水利署賴世銀科長的來函,邀請荒野保護協會共同參與「台灣河川日」的教育宣導活動(資料附在後面)。對於河川的守護,荒野這些年有許多義工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對於官方能主動以生態保育的關點來重新看到一條河,以生態保育團體的角度而言,我們當然願意共同努力。
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是有愧於河川的。
回溯歷史,許多古老的文明都是從一條河流開始,甚至我們可以這麼說,人類的群居形成聚落,乃至於都市的發展,絕大多數與河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台灣來說,我們從小唱的童謠「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除了當年是事實的描述之外,在現代更是對於居家環境的憧憬。的確,山林與溪流原本就是人類最終的撫慰與最原始的鄉愁。
可惜的是,在沒有審慎規劃之下,台灣的都市急速發展,不但嚴重污染了河川,更為了保護河岸兩側高度集中的人口,河堤不斷的加長加高,等於在人與河流中間砌了一道高牆,當我們在生活中看不到河,久而久之,我們也忘掉了我們身邊那條滋養我們生命的河。
荒野保護協會多年一直致力於保護台灣環境以及帶領民眾認識自然。我們覺得溪流以及河岸濕地,是推廣自然教育最方便也是最有趣的場域,因為除了岸邊及水生植物之外,濕地生態系裏的昆蟲、兩棲及爬蟲類,是生態教育中最生動的主角了!
透過重新看見一條河,喚起更多人珍惜我們的自然環境,同時也盼望你能帶著孩子,帶著朋友加入我們,一起為台灣的下一代,為台灣的環境而努力!

李偉文2006.02.17

Monday, February 13, 2006

台灣河童

童年時代,河川是我的好朋友、玩伴。

春天時,農曆春節,河川是我去批貨買玩具必經的路。

夏天到,是我和鄰居同學一起下水游泳玩要的快樂時光,河川就像我們傾洩精力的好地方。童年時的河川,水乾淨無污染,在水裡睜開眼睛,偶而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魚群蝦踨,彷彿可以聞到魚蝦親切熟悉的味道。

秋天裡,用竹籠裝著和著米糠烤香的飯團誘餌,成為我們在河裡捕蝦的工具,傍晚下河設置竹籠安設好位置,並以小石頭在其上頭做記號,一早五六點趁蝦魚未逃出時即收起竹籠,滿載而歸且肥美的魚蝦是我們最美好的零食來源。

冬天中,河畔因天冷水溫尚存遍起氤氳,煙波江上的浪漫感覺,比起夏天山洪爆發的可怕,春天幫忙大人們砌石堵水開圳引渠的辛苦,秋天的枯水蕭瑟,冬天的河濱浪漫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