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09, 2007

世界河川日的理念與作法(9)

五、 政府應充分信任並善用專家學者知識與技術,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適度調整台灣河川治理之思維與策略,確立務實可行的水利政策。

推動河川日的目的,主要是喚起民眾對於河川環境保護的意識,並藉由河川日活動的外溢效果是可以帶給民眾生活品質提升與生存獲得安全保障的價值。最重要的是,當地居民成為河川最佳守護角色時,未來民眾的意見一定會主導政策的轉變。因此,世界河川日不但是建立世界公民意識的教育場域,也是建立民眾「全球視野」與「社會關懷」的體現。然而,產官學各界對於河川治理的理念與策略,其看法不一,見解殊異,如何統合?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充分信任並善用專家學者知識與技術,考量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進而適度調整台灣河川治理的策略,並透過理性的辯證,才能確立務實可行的治河政策。

伍、結語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上篇第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經」下篇第七十八章】

三千年前中國的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已經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概念,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智慧,在21世紀人類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嚴酷挑戰下,仍然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學習應用,同時也提醒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共榮之道。而世界河川日的推動,正是我們回歸基本面,師法自然,提供解決河川水環境問題的最佳契機。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