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06, 2007

世界河川日的理念與作法(6)

三、 各界對於世界河川日及台灣河川日的看法與檢討

(一) 摘錄【河川日的省思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秘書長 崔愫欣】

『河川日的精神是什麼?我們從加拿大經驗得知的,應該不是嘉年華,更不是政令宣導的機會,河川日創始人馬克‧安吉洛(Mark Angelo)說舉辦河川日是為了慶祝河川帶給人的價值,重要的是當地居民是守護河川最好的角色,未來民眾的意見一定會主導政策的轉變,這應是台灣民間組織應該深自期許的角色。而台灣的學術界能扮演什麼角色?加拿大每年發表10大污染廠商的名單,給廠商施加改進的動力,我們期許學界未來能幫助沒有研究資源的民間組織,合作提供確實的調查資料來公佈台灣的污染源。

除了工業廢水污染外,河川污染的另一問題是生活污水,美國在1972年訂定了「水質淨化法」,依法編列預算,投入了3,000-4,000億美金來興建污水處理設備,避免行政機關因為下水道工程政績不明顯而怠慢的缺陷,要向國外取經也應該找對方向,台灣需要仿效的應該是先進國家的政府與法令是如何貫徹執行,而非河川日、無車日之類的環保節慶,當節慶每年舉辦,河川卻依然污染,空氣卻一樣糟糕時,這些由政府主辦的節慶就像失去靈魂的道具!當政府把心力花在呼籲民眾愛河護河時,民眾想反問的是,政府的角色是什麼?』

(二) 摘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基隆河守護網 環保運動的組織與推廣--河川日創辦者 Mark Agelo 的演講】

加拿大河川日的創辦人馬克‧安吉洛博士(Dr. Mark Angelo)及成立世界水質監測日的創始人-美國Roberta Savage 女士應邀來台參加2006年9月24日由水利署在宜蘭冬山河所舉辦的世界河川日在台灣活動,在一場與台灣河川保育的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們展開一場對話和交流會談摘要:
『馬克‧安吉洛(Mark Angelo) 對於環保運動的擴展特別強調了三件事:其一是當地社群的行動最具影響力;其次是儘量的結盟,不要無謂的排斥政府或者企業;最後是要增進公眾對問題的真正了解,對於媒體要有專業的態度,不要老是提供過當而具有恐嚇性的訊息。而Savage 則強調法制完整性的重要,舉出1972年美國的水質清淨法(Clean Water Act)通過後,政府在法律規定下,花費了3,000至4,000億美元興建下水道工程,透過法規的強制性,可以避免行政當局因為下水道工程的政績不明顯而怠慢的缺陷。順著這個問題,會中也討論到非法傾倒的問題,體認到除了法規嚴謹外,也要有足夠的資源支持法規的執行,否則容易流於空談。馬克‧安吉洛提到加拿大每年發表十大污染廠商的名單,對於廠商也形成很大的壓力。另外對於台灣人口稠密所造成的環境壓力也有所討論,馬克‧安吉洛強調在面對人口稠密的場景,改變不可能一蹴可幾,要有計畫的長期進行。

台灣的環保團體最感興趣的問題,莫過於河川日的活動何以能夠從一個小型的活動最後可以成為國際性的運動,河川活動又如何要自一天的活動中持續其效果。對此問題 Angello 反而強調在地性的重要,他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他們引發了加拿大各大小河川都自發舉辦河川日,最後使得各級政府也紛紛投入。由於在地的活動真正的建立了價值,之後國際化的推廣也才有可能,而活動的持續性也才能夠建立。在另一方面,活動的宣傳,對於協力廠商和參與團體的表揚也都不能忽略。』

(三) 摘錄【荒野心情筆記之九十五 世界河川日 荒野宜蘭分會會長 陳清枝】

『由水利署舉辦的第一屆台灣河川日,今天隆重在宜蘭冬山河傳藝中心舉開研討大會,來自加拿大美國專家和各地河川局代表,NGO團體和學術團體,一起為台灣河川整治,而共同祈願祝福,希望因為大家的努力,讓河川回復到過去的清澈、魚蝦滿河,留給我們的後世子孫。
我代表荒野,從加拿大河川日發起人Dr.Mark Angelo 手中接過水利署的表揚獎盃,感謝荒野對台灣河川日活動的貢獻和參與。接著是一些成果的發表和專題演講。
我所疑惑的是:活動是舉辦過了,台灣也成為亞洲除了日本韓國以外,少數有河川日的國家,表示我們重視河川污染問題。但河川的問題真的解決了嗎?正如林淑英理事長在報告中所放映的幻燈片,不是台灣每條河流都像冬山河、宜蘭河那樣乾淨,南部每條溪流都已成仙草河、油畫溪。
所以要努力的空間仍然很大,不是請幾個國外專家,開幾場研討會,辦個我愛河川嘉年華會,河流就會乾淨。以宜蘭來說,大河的整治是成功了,但卻有數百條灌溉用的農田溝渠,在農田水利會的德政中,水泥化了。
宜蘭分會繼三年前搶救數百棵百年穗花棋盤腳之後,上個月又由邱錦和副會長率領慈懷園學生,搶救三百多棵的風箱樹,只因為水利會要整治溝渠,將土堤改成水泥溝,大開世界潮流的倒流。』

(四) 摘錄【河川日談海岸 荒野宜蘭分會會長 陳清枝】

『水利署昨天宣布「台灣河川日」活動起跑!水利署長還與國內多個環保團體代表共同簽署「愛護河川宣言」,令筆者感慨良多。
歐美先進國家,近年相繼把過去用水泥施工的工程打掉,恢復原來自然的景觀。以韓國首爾為例,為了恢復市區原來河川的面貌,拆除高架橋,岸邊堤防,改用親水自然材質,建立一條有生命、乾淨的河流。連中國大陸都開始將過去與河爭地的溪床農田拆除,還地於河,減少每年因水災所造成的損失。
台灣總算跟上了。但是營建署根據人造衛星監測攝影發現,台灣因為人為施工、破壞,已將全台五十一%的海岸線破壞殆盡。不僅溪流無法下去戲水,連海岸都被重重水泥和消波塊包圍,真正將成為「台灣堡島」。像東北角平均三四公里就有一座碼頭,但很多卻是閒置浪費,還破壞了海岸資源,讓海邊動植物滅絕。
本島如此,離島更是嚴重。因此,營建署正進行「海岸復育及景觀改善工程」,今年以基隆和平島、高雄西子灣等五處為主,要恢復被不當施工破壞的海岸景觀。
美國政府已宣示「溼地零損失」政策,台灣除了溼地的保護外,更應該加強「海岸零損失」政策的執行,加速自然海岸的恢復,嚴格把關不必要的海岸設施和建設。』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